源码

首页 » 归档 » 源码 » IPO后Uber没有神话:高管持续动荡 史上最大裁员启动

IPO后Uber没有神话:高管持续动荡 史上最大裁员启动

上市两个多月的Uber,并未迎来想象中的平稳。北京时间7月30日消息,Uber高管宣布,将在全球裁员400人。

本次裁员将主要集中在Uber的市场营销部门,约占其营销团队全球员工1200人的四分之一。目前Uber全球总员工数约2.5万,此次裁员占比超过1%。

除了裁员之外,Uber的高层也在持续动荡。在上周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,Uber董事会的两名成员——阿里安娜·赫芬顿(Arianna Huffignton)和普通合伙人马特·科勒(Matt Cohler)——都披露了将从Uber公司辞职的计划。

两人均为风投公司Benchmark的普通合伙人,该辞职也意味着,Uber曾经最大的外部投资者Benchmark公司,对Uber开始失去兴趣。

而就在今年5月Uber公司IPO后不久,Uber首席执行官瑞恩·格雷夫斯(Ryan Graves)也离开了这家公司。在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前,自2010年起,瑞恩·格雷夫斯便担任Uber的全球运营总监,可谓是Uber元老级人物。

短短两个多月,Uber遭遇3位董事辞职和大规模裁员,这也为这家网约车明星企业和整个行业,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 网约车“亏损王”

Uber从上至下的动荡,与其自身的业绩不无相关。

根据Uber于今年6月公布的首份季度财报显示,公司一季度营收为30.99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的25.84亿美元相比增长20%;归属于优步的净亏损为10.12亿美元,相比之下,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7.48亿美元。

不仅是一季度大幅转亏,Uber在过去几年内一直持续巨亏。根据Uber公司于今年4月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,2018年Uber公司调整后的EBITDA为亏损18亿美元(约124.4亿元人民币)。而在2017年,Uber公司净亏损达到40.33亿美元。

作为美国历史上第四家市值超过500亿,但仍然在上市之际亏损的企业,Uber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遭受质疑。尽管Uber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平台,也拥有相当的市场份额,但目前Uber公司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。

Uber公司亏损,很大原因是因为它的烧钱补贴模式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Uber对网约车司机的补贴金额达到了3.38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。自2014年至2018年,Uber的销售成本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未低于50%。

而在大力补贴的同时,Uber的营收增速却在放缓。Uber自2015年至2018年营收分别为19.95亿美元、38.45亿美元、79.32亿美元和112.7亿美元,增速分别为303.03%、92.73%、106.29%和42.08%。今年一季度,补贴翻番的Uber公司,收入增幅仅为20%。

诚然,Uber正在试图控制“补贴-亏损”的恶性循环。其首席财务官Nelson Chai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透露,为了降低成本、减少亏损,Uber将减少客户促销活动。

然而,Uber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,继续实现营收的增长,就不得不在司机、乘客两端进行投入,而增加补贴意味着增加销售成本。由此,Uber正在陷入进退两难的怪圈之中。至少从目前来看,Uber为了减成本,不得不对自己人“开刀”了。

 行业前途未卜

Uber的困境,只是当前网约车行业整体的一个缩影。

作为中国网约车老大,滴滴也身陷亏损泥潭之中。今年年初,滴滴出行被曝2018年亏损近109亿元。之后不久,滴滴宣布将进行业务重组,并裁去约2000名员工,占当时公司员工总数的15%。

而就在本周,Uber公司在美国的老对头、网约车巨头Lyft公司也传出公司首席运营官即将辞职的消息。Lyft公司在2018年亏损近21亿美元。

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,已经成为当前的行业性话题。而如何破局,当前各家公司也在苦苦寻觅。

Uber正在将希望寄托于“送外卖”上。今年一季报显示,Uber的外卖业务Uber Eats是目前增速最快的业务,该业务一季度营收为5.36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的2.83亿美元营收相比,增长了89%,订单总额达到了30.71亿美元,成为一季度的第二大营收来源。

为了促进Uber Eats业务的增长,Uber继续加强了与大型连锁合作伙伴的关系,还推出了自己的餐厅。

除了外卖业务之外,Uber被曝正在测试新的捆绑订阅服务,将打车、Eats、自行车和滑板等多个业务融合在一个产品中。不过就此,Uber发言人并未予以确认。

滴滴也在将触手伸至新的业务。2017年,滴滴在汽车资产管理、汽车金融服务和加油等业务中均有布局,2018年,滴滴成立小桔车服,并于今年进行组织架构升级,将小桔租车升级为小桔租车平台,成立车企业务部和小桔能源业务板块,同时升级小桔养车业务板块。

此外,今年初滴滴还在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了“金融服务”,包括重大疾病互助、大病筹款和车险等业务。

然而,无论怎样进行多元化发展,高成本、持续烧钱、连年亏损仍是当前各个玩家的核心关键词。仍处于“流血”状态的“Uber们”,在艰难探索多年之后,仍难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。

(0)

本文由 投稿者 创作,文章地址:https://blog.isoyu.com/archives/ipohouubermeiyoushenhuagaoguanchixudongdang-shishangzuidacaiyuanqidong.html
采用知识共享署名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除注明转载/出处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,转载前请务必署名。最后编辑时间为:8 月 3, 2019 at 12:00 上午

热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