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長信(Redy)

在唱片店消失在大街小巷的同时,我们也失去了 Cover Flow

但凡上了点年纪的苹果用户,应该都还记得 iPod 或是 MacBook 上那个用来秀专辑封面的 3D 序列视图。指尖轻轻一扫,专辑封面或是文件样式就飞一样依次在眼前划过,像极了书本的纸张在掌心摩挲绽放的样子。

这种展示方式,曾一度是苹果 iTunes 界面设计的「门面」。打个不严谨的比方,大概和 Home 键之于 iPhone 的地位是一样的。

不过,就像是我们已经在和 Home 键依依惜别一样,Cover Flow 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。

从诞生到消失,Cover Flow 共经历了 14 个春秋

Cover Flow 的点子最早是由美国艺术家 Andrew Coulter Enright 提出的,他本身是一名数字音乐的忠实用户,认为苹果 iTunes 的线上发行模式能够让更多年轻音乐人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。

但数字音乐也淡化了专辑封面设计的地位,在他看来,专辑封面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,但很多人只是对着一排排枯燥的歌单,点击然后播放而已。这是当时他对数字音乐最大的不满。

图像可以快速地传达大量的信息,它比文字更有力量,能够在一瞬间激起人们的共情。

基于这一点,在 2004 年,Enright 希望为 iTunes 加入一个可视化程度更高的界面,以解决浏览专辑封面的问题,他最终从苹果的视频会议通话软件 iChat AV 中获得了灵感。

▲ 苹果早期的视频会议通话软件 iChat A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