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码

首页 » 归档 » 源码 » 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
真正的风险不是失业,而是毫无准备的失业

1/4、现在的就业形势到底怎么样?

每年年未,“失业”“裁员”的话题都会热起来,时间一长,大家摸着规律,渐渐以为这不过是个“月经话题”,直到有一天,你正忙得不亦乐乎,上司却让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,问你“想不想要大礼包”……

年年喊“狼来了”,今年狼会不会真的来了?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数据是“非农就业人数”,中国也有,叫“城镇登记失业率”,据说就业形势一片大好,不是小好是大好,已经降到多年来的低点了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但搞经济的都不看它,因为“登记”这两个字的意义是说——说不是“失业”就不是“失业”,是也不是。

只有自己想办法找非官方数据。

今年10月份,天风证券分析师通过爬虫在前程无忧平台上分析了894万个招聘广告,发现从5月开始,招聘广告数大幅下降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很多人认为这是季节性因素,“金三银四”嘛。但通常九月份会进入一个小旺季,今年不但汉有出现,反而继续下降,会不会是季节性因素掩盖了招聘需求的真正下降?

真正泄露天机的是“找工作”这个搜索词的百度指数。

通常这个搜索的高峰都出现在每年2月下旬,典型的搜索情景是,拿完年终奖,过年一聚,发现自己吃亏了,于是开年就有了“动一动”的想法。之后,搜索量一路走低,在次年春节达到最低点——年年如此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但今年不对劲了,今年10月初,搜索量忽然创下了历史新高,之后一直在高位徘徊,12月份的平均搜索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!

这么看,逻辑就通了。今年四月份之后的招聘需求突降,下半年打算“动一动”的人,遇到了第四季度传说中的“裁员潮”,形成了一个“找工作”的小恐慌。

这种现象会延续多久呢?毕竟国家在大力降税,银行也在努力释放流动性,会不会明年开春就好转呢?

大部分宏观分析师的意见是经济要到明年三季度才会见底,通常微观要比宏观滞后半年,也就是要到2020年春天,大部分企业才算挺过来。

所以,至少明年一年的就业情况是很难乐观的,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失业潮,你是不是应该准备些什么?

有人说,应该苦练内功,增加自己的价值;应该多多加班,争取领导的好感;应该低调做人,比如加薪的要求就免提了……

可惜啊,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。

2/4、你的下一个工作在哪儿?

周末在家看到一条冷知识:

打架的时候,当你发现对方向你挥拳,你一定是本能地向后躲闪。实际上,这是错误的反应。

一拳挥出去,力度有一个增加的过程,往后躲,如果躲不过,很可能落在你身上时力度最大。不如向前迎,在力度还没有加强时,跟他硬碰硬,力道反而小。

而且大部分人的心理,看你不躲,反而向前迎,心理会害怕,力度就更弱了。

这跟人面对“失业恐慌”的心态是一样的。有一个调查分析,失业潮来临之初,时尚圈的流行色会变成“黑白灰”,背后的心理是希望自己低调低调再低调,最好老板忘了还有自己这号人,躲过一劫。

哪里躲得过去?你越是躲,在上司面前越是没有存在感,不炒你炒谁?

正确的应对是五个字:提前找工作。

就像大部分的病人总是要拖到实在痛得受不了才肯上医院看病一样,很多人也是要到职业瓶颈实在过不去了,才下定决心要跳槽。而事实上,大环境下的失业不是你的错,你有权给自己多一点选择,以预防最不好的情况发生。

影响跳槽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。机会比努力重要,在六个月里寻找十次面试的机会,比两个月安排十次面试,更能找到合适的工作。平时多多关注相关招聘信息、多多争取好的面试机会,要用足够多的选项来提高跳槽的质量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很多人觉得“骑驴找马”有不安心工作之嫌,对现任公司不公平。这个问题你要反过来想,你的公司会在没有找到接替人选的情况下,就先把你开了吗?或者事先告诉你,正在找新人代替你?

上有劳动法,下有劳动合同。只要在找到“马”之后,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前通知就行了。

当然,大家一定还有一个疑问:既然就业形势如此不乐观,我还能上哪儿找工作?

这个问题提得好,下面我就分析一下,哪些方向的胜率更大。

3/4、机会反而在一线城市的大公司

通常在有关“裁员”的新闻中,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,比如最近媒体统计出的名单:腾讯、阿里巴巴、京东、华为、锤子手机、新城控股、碧桂园、绿地控股、魅族等等……

但我们要知道一条媒体规律——只有大公司裁员才叫新闻。事实上,真正的裁员重灾区并不来自大公司。

我们再回头分析一下天风证券的统计:从4月份到9月份,小于50人的微型企业和大于1万人的大企业,其发布的招聘广告都出现了逆势增长;下降最多是50-150人的小型企业和150-500人的中型企业,而这两者占了所有用人需求的50%,这才是导致招聘需求下降的真正原因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这在逻辑上也说得通,通常在经济衰退初期,大企业因为皮糙肉厚抗风险能力强,部分业务反而会逆势扩张,抢占出现经营问题的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。我在《未来十年,忌创业,尤忌借钱创业》一文中就预言:

各行业都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,2017年是行业集中度的拐点,无论是传统制造业、还是新兴产业,都出现了集中度上升,龙头企业高成长的情况。

此外,大企业的决策流程比较复杂,可能高层在讨论裁员,下面还在不停招人。

而微型企业因为成本低、机制灵活,抗打击能力也很强,所以也有机会。

这就是“现在找工作”的第一个方向:规模“一大一微”的两头。

当然,但如果经济进一步下滑,大企业也会控制人力成本,冻结招聘,从现在到春节前,很可能是最后的黄金时间。

第二个问题是“到哪里去”?

我们再来看天风证券的数据: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二、三、四、五线城市都出现招聘广告下滑的趋势,但其中二、三线城市下滑的幅度最大,而一线城市在招聘淡季却出现了逆势回升。

不是说之前大家都很看好“二线城市”的发展机会吗?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我分析这恰恰是因为前段时间二线城市主导的“抢人大战”吸引了大批新人,但恰逢经济衰退,工作机会并没有同步增长,造成了就业困难;

而一线城市前两年控制人口,京沪人口甚至负增加,而一线城市抗经济衰退的能力又强,就业形势就相对较好。

这个假设同样有百度指数的验证。

北、上、广、深四个一线城市10月以来“找工作”的搜索趋势跟往年相同: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(上海)

而像下面这些典型的二、三线城市都在10月份以后贡献了在部分“找工作”的搜索量: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(武汉)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(南宁)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(江苏盐城)

所以重回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寻找发展机会,可能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。

第三个考虑因素是行业。大家可能在想,自己所在的行业目前还算景气,是不是会逃过此劫?

我的分析是:难!

最先出现不景气的是一般制造业,趋势从去年就开始了,主要是因为去产能引发了原材料成本上升,偏偏今年下游需求又出了问题。

最能体现今年经济不好的是“汽车卖不动了”,此类大宗可选消费品对景气度最敏感,11月同比竟然下降10%,今年汽车销量出现3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,已成定局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另一个“下降引擎”是房地产行业,这个媒体讲的就太多了,不多说了。

这两个产业可谓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连累了上下游几十个产业,包括上游的钢铁、建材、下游的家居、家电。

不景气传导到上游的金融行业,除了四大行之外,个个风声鹤唳,证券业更是今年的“比惨冠军”。

经济不好就要降税,税少了,政府开支就紧张了,以前靠政府补贴的光伏、市政园林等产业,浪费了大量医保资金的仿制药行业,大量偷税漏税的影视娱乐业,以及所有依靠PPP模式的行业,纷纷卧倒。

政府还要想着给老百姓省钱,过度投资的K12教育将是下一个政策要控制的方向。

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创了2003年以来的新低,明年很可能会影响到最稳定的超市、柴米油盐等必选消费品。

受今年的非洲猪瘟的影响,明年的肉价大概率会上涨,这意味着近几年一直压制通胀的最大因素可能会消失。

互联网的需求还算好,但前几年过度投资的领域和公司,现在到了“秋后算账”的时候了。比如OFO。

唯一可预期的是政府越不景气越要投资的基建、通信、军工、芯片等行业,以及一些“萧条经济”的代表,比如拼多多。

应对失业,最该做的事,你可能一直都没做

但也不要对这些行业有过高的期望,很可能危机来得晚的行业,反而倒在黎明之前。

4/4、在失业的拳头还没有挥到你的面前时

2018年的初冬,上海的街头,喜茶仍然大排长龙,迪士尼乐园仍然人头攒动,新的店铺还是一家接一家的开。一般人对经济不景气是无感的,很可能老板在考虑裁员30%还是50%,你在想加薪提30%还是50%。

除非有一天突然发现身边的同事成批地消失,同学群里都是找工作的消息。可等普通人也有了危机意识时,经济大概率已经触底反弹了——要知道,关于就业的问题,政府从来都是比你更紧张,“稳就业”是个底线。

以中国经济的体量,以中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差异,以国内产业种类之齐全,只存在“工作转换”,不存在“失业”,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失业,而是毫无心理准备地暴露在失业风险之中。

在失业的拳头还没有挥到你的面前时,在它的力道才达到五成时,主动出击,把它当成一个“换工作”的最后时机。

毕竟,失业者的悲哀是因为没有工作,而就业者的悲哀是因为有份不得不做的工作。

P.S.

每年的年底和次年年次,我都会写一系列文章,分析就业、创业形势,具体谈如何争取加薪升职、如何跳槽、如何面试,今天是第一篇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这个系列。

首发于“人神共奋(ID:tongyipaocha)”微信公众号,每周二篇原创,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。

(0)

本文由 投稿者 创作,文章地址:https://blog.isoyu.com/archives/yingduishiyezuigaizuodeshinikenengyizhidoumeizuo.html
采用知识共享署名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除注明转载/出处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,转载前请务必署名。最后编辑时间为:1月 3, 2019 at 07:38 下午

热评文章

发表回复

[必填]

我是人?

提交后请等待三秒以免造成未提交成功和重复